导语: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,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、时政模拟题、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。今天我们关注--时政热点:田园乡村 美丽富民。 清澈河流淙淙流淌,整洁乡道串起田野与农房,村里枝头生出朵朵红梅 近年来,江苏徐州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 从 一处美 到 一片美 、从 环境美 到 内涵美 ,这些小山村就这样变了样子。 冬日的苏北乡村别具诗情画意,像是打翻的调色盘。在江苏徐州市贾汪区磨石塘村,村容村貌美观,游人流连忘返。从垃圾分类、污水治理再到厕所革命,这里的变化,也是当地人居环境改善的缩影。 专业规划,房前屋后成为新风景 再过几年,我们村要换个模样 设施齐全、生活现代,不比城里人差;风景优美、生态宜人,让城里人羡慕! 2017年,磨石塘村村主任杨友国在村民大会说这番话时,村民们更多的是怀疑。 为啥不信?仅在3年前,这里还是个灰头土脸的偏远乡村。杨友国介绍,此地生产的石头粗糙又坚固,制磨的历史可追溯到300年前。石头挖完露出水塘,便是 磨石塘 这个名字的由来。此外,村子距贾汪城区仅4公里,紧邻新桥煤矿和多处私人小矿,挖煤的历史足有100多年。 当时,人居环境一直是当地乡村振兴的短板。挖石拉煤的车子每天轰隆隆开过,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一身泥,道路两边都是牲畜圈和旱厕,烂泥路走着走着就走不通了。 2016年,贾汪区关闭了最后一个国有煤矿,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棚户区改造、乡村环境建设,磨石塘村的环境治理也正式拉开了序幕。 如今的磨石塘村,北边大景山适合滑雪、漂流,南边张古山建有滑翔伞基地,东边是督公湖景区,西边有凤鸣海风景区。而且,村里还保留下第一批石磨匠人的住址,以及代代相传的推磨工具。 此外,在南京一家设计院的规划下,村里通上柏油马路、装上路灯,天然气通到家家户户;旱厕改成了抽水马桶,路两边种植了菜地和花园;石头墙和石头房修旧如旧,旅游合作社也开了起来,3年前的蓝图如今正在慢慢实现。 目前,徐州市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洁收运体系已实现全覆盖,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64.2%,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%,创建省市级美丽宜居村庄987个、建成特色田园乡村59个。 群众参与,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早上,铜山区棠张镇沙庄村73岁的村民徐贵兰吃过早饭后,细心地将鸡蛋壳、残余蔬菜清理好,连同前一天的厨余垃圾一起,装进院里绿色的小垃圾箱中。不一会儿,保洁人员上门收集,并在她的 有机垃圾积分银行卡 表格上盖章、积2分。垃圾分类,已经成为徐贵兰每天生活的一部分。 绿色的装厨余垃圾,灰色的装其他垃圾。垃圾分类现在是新时尚了。 徐贵兰说,到处都干干净净的,谁还好意思乱丢垃圾? 村支书吴学允介绍,过去村里没有一个垃圾桶,河道里、路两边,随处可见生活垃圾,严重影响人居环境。2017年,徐州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,村里采取 积分银行 在指定时间、指定地点收集,给予如盐、酱油、醋等实物兑换。 没想到 菜 点上了,老百姓却不喜欢吃。 吴学允坦言,最初参与率不到40%,多数村民表示不理解、觉得很麻烦。 一问才知道,大家积极性不高有几个原因:老年人要事先在家里分好类,但哪些是有机垃圾?年轻人要上班,错过了收集时间怎么办?前端分类,后端如果混在一起,岂不都白费了? 村居环境整治要靠群众参与。 吴学允改变了方法,优化了保洁服务内容,将定点收集改为上门收集,并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示范,还在学校、幼儿园中普及。 全村产生的餐厨垃圾变成肥料后,每年可卖15万 20万元,目前全部让利于民,群众参与率已达98%以上。 吴学允介绍,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精细化处理,推向市场产生持续效益。 美丽经济,增收富民成为新支点 一场雪后,在邳州铁富镇姚庄村,走在平坦宽敞的村道上,两侧排列的银杏树一眼望不到尽头,枝头挂满了银白色的 叶子 ,晶莹剔透。这条远近闻名的 银杏时光隧道 ,即便在冬天也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赏。 近年来,姚庄村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切入点,提升道路硬化程度、改造农家庭院、整治污水管网、推行厕所革命,还建成景色宜人的小公园,让整个村子由内而外焕发美丽生机。 生态优势带来了产业兴旺,美丽环境创造了美丽经济。在姚庄村,一些赋闲在家的劳动力做起了小生意,销售银杏果、豆类、花生等土特产,在家门口实现增收。 姚庄村党支部书记冯刚介绍,目前全村种植银杏树2700多亩,形成 苗、树、叶、果 一体的银杏综合生产基地,推动银杏全产业链开发,构建银杏食品、茶饮料、工艺品等产业体系。 得益于美丽村庄和银杏特色,姚庄村获评中国最美银杏村落、徐州市观光旅游名村、国家森林乡村。 冯刚自豪地说,村里的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,带动了1万多村民就近就业,人均收入增加1.2万多元。 当前,徐州将产业兴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支撑,越来越多的村庄通过环境提升实现了美丽宜居,并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支点,撬动绿色产业生态富民。 原标题:田园乡村 美丽富民(美丽中国) 文章来源:http://paper.people.com.cn/rmrb/html/2021-01/13/nw.D110000renmrb_20210113_1-14.htm [声明]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会马上处理。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